
中方融媒6月23日讯 乡村振兴迈大步,致富蛙声响中方。近日,记者走进中方县桐木镇丰坡村青蛙种养基地,只见村民们正在清除杂草、挖排水沟、拉铺塑料网,干得热火朝天,而伴随着他们忙碌身影的是一片清脆悠长、此起彼伏的蛙声,这片稻蛙种养基地是退伍军人夏帆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创业打造的战友之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7年退伍之后,夏帆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战友约他去益阳游玩,在那里看见了青蛙养殖场,他发现,青蛙养殖场周边的水稻长得特别好,而且也不用喷洒农药。原来青蛙养殖不仅本身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帮助。回来之后,他立即上网查阅了相关信息,了解到稻蛙种养是一种崭新的农业模式,实现了一地多用、一水多用,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于是,他就在丰坡村租用了40多亩土地,专门用作养殖黑斑娃。
在丰坡村青蛙种养现场,整个基地覆盖着白色网篷,40多亩水田被划分成近70个长方块,每一个长方块就是一个青蛙饲养池,每一个饲养池里分布一条排水沟、一块稻田和一个食台;几只黑斑娃活泼地从稻田跃起,跳上了食台,美滋滋地吃着饲料。
“去年,我在这中间田里种的是水稻,产出优质生态水稻5000余斤,今年我打算种黄豆,现在正在请人育苗,过几天等蝌蚪变成幼蛙上岸了,就可以种了。”夏帆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的青蛙生产周期在半年左右,纯人工繁殖,不会有寄生虫,可以放心食用,而且我们都是无抗养殖,不用抗生素的。像这只蛙的话就达到了1两5左右,这种规格的蛙,价格就会更高一些,现在市场上面主要是缺这种大蛙。”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夏帆不满足于仅仅自己取得种养效益,开始动员村民到基地种养稻蛙,让他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就能挣到钱,同时还传授种养技术,让村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大家的致富“带路人”。
“我们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回家乡来进行青蛙养殖,自己把产业做好以后,也为周边留守的一些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然后再带动当地的一些农户参与进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路作出一点贡献。”夏帆如是说道。
责编:周喜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